中共篡改皖南事變的真相

作者:中正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許多人都是因為周恩來的這首詩而知道“皖南事變”的。發生在1941年1月6日的“皖南事變”,它一直被中共稱為是國民黨不打外戰,專打內戰的陰謀。然而,“皖南事變”的真相卻是新四軍不服從軍令,專打國軍,不打日軍,甚至是專打“台兒莊大戰”的抗日主力韓德勤部隊,最終才造成的悲劇。

  “皖南事變”起因:

  1940年10月7日,黃橋戰役結束以後,為避免雙方接觸繼續衝突,從維護抗戰大局出發,1940年10月19日,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命令新四軍、八路軍必須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到舊黃河河道以北之冀察兩省和晉東北及冀魯交界地區,中國共產黨對此予以嚴詞拒絕,僅答應將皖南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但一直拖延時間。國民政府第三戰區最初允許皖南新四軍採取東進、再從蘇南北渡長江的路線。

  1940年11月29日,蘇北劉少奇指揮八路軍新四軍發動進攻韓德勤余部的曹甸戰役,國民政府方面大為惱怒,轉而拒絕皖南新四軍東進從蘇南渡江的方案(怕皖南新四軍與蘇北新四軍會合後再打韓德勤部隊),重新命令皖南新四軍必須直接北上,從安徽銅陵、繁昌間北渡長江,並延長最後期限至1940年12月31日。但中共方面認為國民黨規定的直接北渡方案是陰謀,皖南新四軍最終堅持走東進再由蘇南北渡的路線。

  1940年12月29日,毛澤東批准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北渡方案,對項英說:「同意直接在皖東分批渡江」。但是第二天,毛澤東突然打電報要項英改走蔣中正特意否決的蘇南路線“走蘇南為好”。這一路線的改變,毛澤東沒有通知蔣中正。蔣中正還以為項英會按他的要求走皖東,於1941年1月3日發電報給新四軍軍長葉挺,重申皖東路線,並說他“沿途已令各軍掩護”。項英發現蔣中正並不知道路線已改,趕緊在1941年1月4日給蔣中正發了封電報。這封關鍵的電報沒有送達蔣中正手裡——原因就在毛澤東。毛澤東早已明令禁止中共將領直接跟蔣中正聯繫,所有的聯絡都必須經過毛澤東,由周恩來轉蔣中正。毛澤東把項英給蔣中正的電報壓下了。項英發完電報又等了若干小時,拖到當天夜裡才出發。項英以為蔣中正應該得到改變路線的消息了,沿途駐紮的國軍部隊也應該接到命令,給新四軍讓路了。

  “皖南事變”爆發:

  1941年1月4日,在超過國民政府規定的最後期限4天后的夜晚,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9000餘人由涇縣雲嶺地區出發,向南移動,等於違抗國民政府直接北上渡江的命令。分左、中、右三路縱隊,南下繞過國民革命軍防區再東進由蘇南渡江。1941年1月5日淩晨,新四軍行至茂林地區時,借國軍第40師換防之際,分兵左、中、右三路,向該師襲擊,國軍第40師奉令自衛反擊。顧祝同以新四軍“違抗中央移防命令,偷襲圍攻國軍第40師”為由,將新四軍軍隊包圍。1941年1月6日,顧祝同與上官雲相率第三戰區之第32集團軍8萬多人,在蔣中正命令下,向新四軍發起總攻。新四軍決定進攻國軍包圍圈週邊陣地星潭,但項英對此猶豫不決,召開的緊急會議持續了七個小時,最終決定原路退回裡潭倉。項英曾數次發電報給延安,要毛澤東向國民政府交涉停火,但毛澤東並無相關回應。

  1941年1月9日,項英、周子昆、袁國平等人離隊出走,後因無法突圍而又返回。同日,劉少奇發電報給毛澤東,談起項英的情況,毛澤東回電報說他什麼情況也不知道。1941年1月10日,新四軍總部退守石井坑地區,收攏部隊約5000人。新四軍總部報告毛澤東:「支持四日夜之自衛戰鬥,今已瀕絕境,幹部全部均已準備犧牲。」「請以黨中央及恩來名義,速向蔣、顧交涉,以不惜全面破裂威脅,要顧撤圍,或可挽救。」

  1941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決定,皖南全軍由葉挺和饒漱石指揮,解除項英指揮權。1941年1月12日,毛澤東要求周恩來“向國民黨提出嚴重交涉,即日撤圍”。當日,石井坑附近陣地紛紛失守。當晚,新四軍開始分批突圍。周恩來在1941年1月13日向國民政府提出抗議,但蔣中正在前一天已經主動下令停止攻擊了。

  1941年1月13日,葉挺率新四軍餘部退守承流山高地。雙方火線衝突進行了七天七夜,新四軍已陷於絕境,葉挺根據東南局副書記饒漱石的意見,致書上官雲相,表示願往上官雲相總部“議和”。1941年1月14日下午,葉挺下山到國軍108師師部談判時被扣押,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于突圍時犧牲。同日,新四軍茂林陣地完全被佔領。全軍約9000人,除約2000人在黃火星、傅秋濤率領下突圍外,大部被俘、失蹤或陣亡。1941年1月17日,蔣中正發佈命令,宣佈新四軍為叛軍,取消新四軍番號,將葉挺交軍事法庭審判。蔣中正下令停發新四軍軍餉,國共關係惡化。

  項英、周子昆在事變當中成功脫險,但在兩個月後,因攜有新四軍的黃金儲備而被項英的副官劉厚總槍殺。劉厚總本來就對共產黨不滿,打死項英後,他拿走項英身上的金條財物,後來投向國民黨。

  “皖南事變”真相:

  1941年1月29日,當時著名的民營報紙《大公報》曾對皖南事變的真相及其來龍去脈、經過與結果,有過較為公正、如實的報導,具體如下:

  「……這種自亂陣線襲擊友軍的行動,依軍紀,本應予以制裁,而統帥部初未採取斷然處置,只限令該軍調防黃河以北,以避免衝突。這種處置,在中央可謂已寬大忍恕,若在一般軍隊,必不能邀此寬典。統帥部之所以如此,據我們猜想,當然是為了顧念團結之局,不願以小不忍而亂大謀。新四軍北移之命,曾經展延一個月,迄最近展延之期亦已逾過,在中央指定的路線上,曾有該軍的輜重及政治工作人員渡江北移,而該軍大隊則不北而南,更於途中襲擊第40師,因此乃有解散編遣的緊急處置。」

  《大公報》的這篇報導,道出了皖南事變的真相,也道出了皖南事變的前因後果,即因為新四軍不僅不聽從調遣,反而襲擊國民黨抗日部隊,終於導致國民黨軍隊受痛擊。但悲劇仍然在於,當總參謀部向延安反映新四軍的惡跡時,他們並不知道,新四軍執行的正是延安的命令。

  中共藉口抗日以擴張,藉口抗日以反蔣的種種行為,終於在皖南事變中得到了報應。但是中共卻借此大叫冤枉,將“千古奇冤、江南一葉”的天大謊言灑遍全國,並流毒至今。中共更借此皖南事變,將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行動推向了高潮,將分裂、擴張、賣國的罪行愈演愈烈。

  其實,如果你有機會去皖南一遊,不妨聽聽當地老一輩人所言:「哪裡是國民黨打共產黨,是共產黨把國民黨打火了,才挨的打」。如果所有非皖南地區的中國人,都能像皖南人一樣瞭解皖南事變的真相,中共炮製的所謂“千古奇冤”也就不攻自破了。

 

© 2019 興中會再現! — 驅除馬列,恢復中華!版權所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